通过网络平台,臧钗瑗将胶东花饽饽技艺传播到各地。 孙睿姣 摄
怀着想把花饽饽“做好做新做潮”的念头,两年前,臧钗瑗开启了创业之路。从无人支持到全网点赞,从租用车库当店面到建起五百平方米的工厂,借助互联网,臧钗瑗的事业越来越火,并将花饽饽这项非遗手艺传播到各地。
“食物一定要安全健康。”臧钗瑗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做花饽饽,受条件限制,常用色素染色,皮是不能吃的,因此她对“染料”做了改良。
“绿色取自菠菜,红色取自红曲米,黄色取自南瓜。”臧钗瑗称,她的每个花饽饽都是纯手工制作,原料只有面粉、鸡蛋、牛奶、白砂糖、酵母等,没有任何添加剂。
臧钗瑗做的花饽饽不仅松软、香甜,而且还好看。在工作室中,她现场制作了一只憨态可掬的“醒狮兔”,胖嘟嘟的兔脸上嵌着一双笑眼,头上还戴着威风的醒狮帽,让人爱不释手。
凭借吸睛的外貌和香甜的口感,臧钗瑗的花饽饽渐渐被关注,订单从小县城走向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同时,她还开发出婚庆、乔迁、抓周、过寿等系列,以及十二生肖、花束、聚宝盆、福袋、葫芦等单品造型的花饽饽。
2022年下半年,臧钗瑗将制作花饽饽的短视频上传至网络。“很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了解到我,都来找我学习,给花饽饽的制作带来了许多新创意。”臧钗瑗称,通过短视频平台,老手艺有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少学员学会后,回去自己做花饽饽,再通过电商、自媒体等途径销售,每个月也有可观的收入。
“一开始大家觉得年轻人做花饽饽不适合,没有出路。”臧钗瑗却认为,传承老手艺最需要年轻人,只有让年轻人把传统手艺“揉”在手中,才是真正的传承。(完)
《甄嬛传》在台湾春节假期播放量高达473万****** 中新社台北2月2日电 春节假期期间,大陆电视剧《甄嬛传》在台湾八大电视台的网络平台以24小时不间断方式播出,创下473万的高流量,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曾达3.2万人。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介绍,《甄嬛传》上线已有12年,在台收获无数影迷。台湾今年春节假期10天,从1月18日至29日,买下《甄嬛传》在台播出版权的八大电视台于视频网络平台将该剧播放了五轮,流量高达473万。 最后一轮播放大结局时,同时观看该剧的人数达3.2万。ETtoday新闻云报道称,这说明了该剧在影迷心中的分量,也给今年的春节假期划上句点。 近些年,几乎每年春节假期都能看到台湾过万人同时看《甄嬛传》的新闻,今年由于假期偏长愈加积累了收看人次。参演过《甄嬛传》的台湾资深演员李天柱曾在受访时表示,“希望台湾电视台不要再重播(该剧),应该给观众新的冲击”。 一部重播多年的古装剧为何可以10多年后依旧热播?《远见》杂志引述社会学研究学者的分析称,电视剧本身的精彩是一方面,民众群聚线上看剧也不是为了尝鲜,乃是为了和大家一起线上聊天、共同回忆。除了《甄嬛传》外,包括《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内的其他大陆剧也引发过台湾观众重复观看、集体过年的经验。(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