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有机茶叶基地
无人机照片,5月13日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茶叶的分类及功效
根据茶叶的制法以及品质特征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黄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性寒凉,有清热、利尿的作用。绿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常喝绿茶可抗辐射,美白,保持肌肤细嫩,有助于醒脑提神。
红茶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属前发酵的全发酵茶。红茶性温,擅温中驱寒,非常暖胃,可以帮助体质寒凉的人来驱除寒气。此外,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梗的发病率。
白茶是从茶树摘取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芽叶成朵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工序加工而成,属轻微前发酵茶。白茶抗氧成分含量比绿茶高出3倍之多,能更有效中和游离基,至今仍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植物。白茶中含有较多茶氨酸、黄酮类物质,同时自由基含量低,是抗衰人士的首选。
黑茶一般是采摘一芽五、六叶较粗老的茶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主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属后发酵的全发酵茶。黑茶中最主要的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有磷脂、氨基酸、糖类等物质。这些对于帮助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是非常有效果的。另外,黑茶还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具有顺肠胃的功能。
黄茶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焖黄、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是轻发酵茶。由于黄茶在焖黄工艺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尤其对脾胃最有好处,因此是脾胃虚弱人士的最佳选择。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也有明显功效。
青茶又称乌龙茶,是以茶青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介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之间, 属前发酵的半发酵茶。青茶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分解脂肪,因为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证实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青茶的确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
适当喝茶,益处多多
喝茶有助于抗氧化。茶叶中的茶多酚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是人体多余自由基的清除剂。研究表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效能,相当于9微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也就是SOD;而且,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强18倍。
喝茶可以提神醒脑,利尿解乏。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它能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使人精神振奋,增加思维和记忆能力。喝茶还会刺激肾脏,让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的停留时间。
图源:摄图网
喝茶有助于降脂、消化和减肥。通俗地说,喝茶就是能“刮油”。茶叶中的咖啡因、维生素B1、维生素C都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帮助消化。茶中含有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可以溶解脂肪,防止脂肪在体内积滞。
喝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的能力。临床研究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在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有效率达81.7%。
健康饮茶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喝茶的好处有很多,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当的喝茶方式还有可能会伤身,应该尽量避免。
尽量不要空腹喝浓茶。空腹饮浓茶时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甚至引起心悸、头痛、胃部不适等“茶醉”现象。
不要喝太烫的茶。茶不能在过烫时饮用,否则可能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溃疡,增加食管癌、胃癌风险。
尽量避免在睡前和饮酒后喝茶。茶会使精神兴奋,可能影响睡眠。茶还有利尿作用,睡前饮茶容易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利尿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
不要一把茶叶泡一天。茶叶冲泡时间过长,茶香和口感都打折扣,其中的营养成分也会丢失。搁置时间太久,还容易被污染,产生较多微生物。
来源:经济日报、新华社、北京健康教育、中国茶叶学会、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整理:刘雪洁
千余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持债规模3.46万亿元人民币******
中新社上海2月3日电 (记者 姜煜)记者从3日举办的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末,已有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为3.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当天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外汇管理部副主任葛庆等分别介绍了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收支形势等情况。
据介绍,当前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类型覆盖主权类机构、银行券商保险等境外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2022年,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3.46万亿元的持债规模中,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5%。2022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近5年年均增速约43%。
随着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开放步伐的加快,2家外资评级机构的境内子公司已完成备案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外资银行积极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已有2家银行取得A类主承销资格、2家银行取得B类主承销资格、5家银行取得承销资格。
而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制度规则也在进一步接轨,境外机构可自主选择签署NAFMII或ISDA衍生品主协议。截至2022年末,已有6家境外商业银行、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1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ISDA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3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NAFMII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汇市场的韧性进一步增强。当年,上海地区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额3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的28.2%;全年货物贸易收支总额8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此外,截至2022年12月末,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3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实施,合计试点企业162家、交易12397笔、金额约271.21亿美元。(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